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马嘉悦)8月17日,由上海证券报社·中国证券网主办,主题为“坚持长期价值投资 共话基金高质量发展”的2023中国基金业峰会在江苏南京建邺区隆重举办。在峰会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今年二季度,经济的传统“三驾马车”出现了同步回落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基础创新、产业升级和现代金融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三驾马车”,因此当前不应过度悲观,而是需要以更加长期的视角看待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未来变化的基本路径,从而进行资产的价值判断。
(资料图片)
关注“三驾马车”变化的深刻原因
今年二季度,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同步走弱,引发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短期担忧。不过,刘元春认为,“三驾马车”的变化并非超预期情况,应将目光聚焦于变化背后的主导因素。
他分析称,消费、投资、出口之所以同步走弱,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首先,疫情产生的“疤痕效应”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其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对风险资产形成一定压力;最后,房地产基础参数拐点性的变化已经出现,尤其是人口数量和房地产存量市场的变化愈发显著,房地产行业的“造血功能”尚未寻找到新的支撑点,从而对经济形成冲击。
“将这三大背景或因素综合考虑便可以得知,我国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刘元春坦言,投资决策不应被短期的“噪音”干扰,而是需要关注政府、企业、居民的三张资产负债表来做进一步判断。
刘元春分析称,从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来看,整体表现较为稳定,目前宏观负债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下等水平,负债率尽管缓慢上扬也依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政府的政策储备、项目储备均相对充裕;从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居民负债增长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和居民储蓄意愿的快速提升,因此如果要快速地促进消费,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稳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即稳定居民的收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来看,目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负债变化分化明显加剧,后续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资产负债所产生的变化,是把握宏观趋势的重要观察变量。
以长期视角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路径
短期需结合三张资产负债表来理解经济变化,那么长期又该如何把握中国经济未来变化的基本路径?刘元春认为,需理解“新三驾马车”——基础创新、产业升级和现代金融。
他解释称,创新力是支撑一个民族长期发展和繁荣的关键因素,因此基础创新和基础研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数据显示,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四年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创新指数也已跻身世界前十行列。另外,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突破有目共睹,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因此在理解经济发展或产业变化时需进行战略性视野的转变。
“拥有强大的创新力后,如果创新不能够转换成产业的持续迭代和升级,我们便无法在全球拥有定价权,也很难将科创转换成为市场力和盈利能力。所以产业升级是一个民族塑造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刘元春表示,中国目前处于一个产业升级的加速期。
最后,刘元春称,伴随着国内全面注册制的落地,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现代金融正在将科技创新体系和居民财富活水进行良性链接,为基础创新、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逐步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本引擎”。
“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把历史的‘焦距’和‘镜头’拉长,聚焦‘新三驾马车’,才能把握中国经济未来变化的基本路径。”刘元春在演讲的最后感慨称。
(作者刘元春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本文转自转自8月17日《上海证券报》,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